雷电灾害是世界公认的最严重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造成的危害仅次于台风、暴雨、干旱。据福建省气象部门统计,福建省从2005年~2009年11月,共发生雷灾2885起,伤亡190人。如何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防御雷击灾害,如何进一步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本报记者正常采访了来闽讲学的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关防雷技术的八项国家标准起草人之一,高级工程师杨少杰。
问:您好,杨主任,雷电灾害作为一种气象灾害,您能介绍一下它的危害程度究竟有多大吗?
答: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具有时间短、发生频次高、受灾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涉及到广大农村、城市以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严重危害到老百姓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雷电灾害不仅会损坏建筑物,还会毁坏电力、通信、广电系统和设施,使电子信息网络和设备瘫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也成为易受雷击的对象。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每年雷击伤亡数千人。
答:雷电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讲究综合治理、层层设防,对不同的对象还有不同的要求。对一般建筑物,只要利用基础和整体的结构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引下线,再在屋面上安装避雷带和避雷针,就能够完全满足防直击雷的要求。对易燃易爆场所,一定要按照要求采取更严格的防雷措施。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或通信、电力系统,就必须增加雷电感应防护,如等电位、屏蔽、综合布线、安装电涌保护器等。对于人身防护,要服从“三不要”原则:第一,不要使自己成为周围环境的制高点;第二,不要靠近铁塔、大树等高耸物;第三,不要停留在水陆交界处。
答:雷电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保护措施不当,防护对象则有可能遭雷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或死亡。比如,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不当,受雷击时会损毁或倒塌;通信、电力、广电等系统的防雷措施不当,受雷击时系统会毁坏、崩溃;易燃易爆场所则有可能造成爆炸等更为严重的后果。若人员处在野外遇到雷暴,则可能身毁人亡。
答:首先是因为目前防雷的社会宣传不够深入,公众的防雷意识还较低,不能充分认识到雷电灾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其次,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存在封建迷信的思想,认为遭雷击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老百姓受灾后常常隐瞒不报。其三,有的企业、单位怕影响企业声誉,即使电子设备、网络系统常常被雷击损毁,也不会主动报告。其四,雷电灾害季节性较强,大多分布在在春夏两季,在秋冬季节常常被淡忘。所以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灾害的感觉就没那么严重,这是一种错觉。
答:因为,防雷装置经过一段时间使用,设备会老化,功能会减弱。同时,由于许多住宅经装修、改建后,部分防雷装置会遭到人为损坏,性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有可能引发雷灾事故。
答:不全是。避雷针仅仅是防雷装置的一个部分。它只能防直击雷,保护建筑物本身,却不能保护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系统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对电子设备、信息网络应该采取更加完备的综合保护措施,才能具备完善的防护功能。因此,每幢建筑物除了要安装避雷针外,还应该安装避雷器等。
问:新修订的《福建省气象条例》要求防雷装置应当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您作为国家级防雷专家,认为有必要吗?
答:这是很有必要的。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原则进行,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防雷的安全度,而且还能降低防雷装置安装成本。否则,事后发现问题再进行整改,所花费的投入是巨大的,大概是原有安装花费的10~20倍,有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没有办法弥补的安全隐患。
答:恰恰相反。及时有效的采取防雷安全措施,可以极大地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雷灾造成的损失,这就是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相比,采取防雷安全措施所花费的成本几乎能忽略不计。其次,据统计,与其他的建设费用相比,防雷安全措施的费用占建设工程总费用的比例非常小,还不到万分之二。正如前面介绍的,如果不采取技术评价、检测等安全措施,在建筑物竣工后才发现防雷设施设计或隐蔽工程不合格,企业反而要增加大笔的整改费用负担,有的难以整改,还会留下永久性的隐患。当然,有个别企业会有这种想法,还在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防雷公共安全的结果。
答:在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方面,国内外都作了大量研究和业务工作,主要是利用雷达、卫星和雷电定位系统等手段。我国的雷电定位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有几百个雷电定位系统的测站,这些系统在雷电防护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福建省气象部门已建立了覆盖全省范围的雷电监测站网,能全天候地工作,并实时提供各种用户要的雷电监测产品及相关参数(如雷电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福建省防雷机构还开展了雷电临近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研究,并正在开发雷电灾害临近预警预报系统,不久将试运行。